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

地獄

書名:地獄(INFERNO
作者:丹布朗(Dan Brown
出版:時報文化
年份:2013
 
生命與死亡從來都是沒完沒了的話題。究竟天堂、地獄是空間、概念還是命運,形而上的問題從來只有形而上的答案,語言的局限是語言的基本。相信只有不可命題的言說,應該沒有不可言說的命題,是否簡單的善惡生死就是天堂、地獄的簡寫,也可以是沒完沒了的話題。
 
受命運眷顧的人間可以是天堂,被命運唾棄的人間可以是地獄。只是人生從來都短暫,匆匆人生如何跟永恆接軌,可能就是生命的功課。
 
這本《地獄》(INFERNO)是《達文西密碼》(The Da Vinci Code)作者丹布朗(Dan Brown)最新作品,如果喜歡《達文西密碼》,對這本《地獄》也應該不會失望。主角仍然是哈佛大學教授羅柏蘭登(Robert Langdon),而這次的故事大綱是關於全球人口增長與地球資源問題。
 
「地球的人口花了幾千年--從人類的黎明直到一八零零年代初期,才達到十億人。然後,令人震驚地,只花了大約一百年就倍增到一九二零年代的二十億人。之後,人口只花五十年又倍增到一九七零年代的四十億人。不難想像,我們很快就會達到八十億。」
 
人口急遽增長對天然資源過度開發/消耗而引發的溫室效應,可以影響到北半球溫度暖化令全球氣候反常、城市二氧化碳濃度增加、熱帶雨林消失、邊緣地區沙漠化、臭氧層損耗……等等。若果進一步考慮到受全球一體化影響的經濟發展失衡,全球財富分配只集中在小部份發達國家的一小撮人手中,最後會令世界處於甚麼景況,可以是一場噩夢,也可以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。
 
作者以十三世紀的歐洲文學名著--但丁《神曲》為脈絡,描寫人類發展面對的困局,蘭登教授亦以《神曲》的〈地獄篇〉破解故事中的疑團,文章結構表達出節奏緊密的電影感,故事從蘭登教授在醫院甦醒後的幻覺開始……。其他內容還是讓讀者追尋吧,但這部情節刺激緊張而峰迴路轉的驚悚小說,無論是否有宗教信仰,應該都一樣看得入神。
 
如果對但丁《神曲》沒印象,看這本《地獄》也可以是一次很好的古今對照閱讀體驗。作者對人物性格的描寫,是對善惡本質的反思,道德界線的探索。古往今來人類經歷各樣發展:政治、經濟、科技、文化、學術……等等。但其實內心深處,我們可能都還是一樣的原始。

 


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

香港城區設計散步

書名:香港城區設計散步
編著:香港設計中心
出版:商務印書館
年份:2012年
 
在忙碌而無聊的城市過著吵鬧而沉悶的生活,絕對可以令人意志消沉,把生活觸覺磨滅得好像從來不存在一樣。走在熟悉的街道,感覺卻又陌生得可以。雖然在這裡活上一把年紀,但對這城市的認識卻又似乏善足陳。
 
為「香港文化」定義的難度,應該不下於解釋甚麼是「後後現代主義」。如果覺得尖沙咀文化中心並不能滿足對香港文化的認知,不妨閱讀這本由「香港設計中心」編著的《香港城區設計散步》從另類角度觀賞香港文化。
 
除了設計精美是這本書的賣點,一眾本地設計師所提供的內容亦非常吸引。其中一些作者是本地大師級的精英,在《香港城區設計散步》內不是簡單講述城區設計概念,或港九新界旅遊景點介紹,而是探討各區新舊地標的文化背景與社區意義,為讀者對香港文化的認識提供了一份立體的藍圖。
 
在書內各區故事中,靳埭強以港島灣仔為主題,與讀者遊走於見證歷史的古蹟與時尚創意小店之間,感受中西共融的國際特色,體會設計與生活的緊密關連。閱讀靳埭強對區內文化歷史的介紹,感覺就是走進了一條中西古今匯聚的時光秘道中散步。
 
另一設計師陳幼堅則選擇了九龍旺角通菜街,以「金魚街」為焦點講述生活文化中的美態。在街上琳瑯滿目的水族店內欣賞充滿色彩動感的畫面,據說可以是作者尋找創作靈感的寶庫。這鬧市中的主題街道不經意地展現地道文化與生活,是遊人探索或回憶生活情趣的地方,也是集體回憶的一處重要地標。
 
在〈邁向後工業時代〉文章中,作者介紹了一間位於港島柴灣工業大廈的「神州書店」,除了見證工業大廈的變遷,也展現了本地文化生態的景況,是喜愛閱讀的朋友值得一到的地方。地址:香港柴彎利眾街40號富誠工業大廈A座23樓。
 
全書17位設計師的文章,從港九新界各區選出不同地點設計城市散步路線,以四大題目分類:「民間設計創意」;「玩樂空間藝術」;「時代變遷體驗」;「建築規劃概念」等等,分享17處散步路線的文化韻味。地區包括大澳、中環、旺角、灣仔、柴灣、香港仔、黃大仙、西貢……等等,讓讀者重拾生活觸覺感受香港地道氣息。本書篇幅有限當然未能包括港九新界所有景點,但從創意理念出發尋找香港本土文化的取態實在值得欣賞。
 
老子所言「大道隱於市」,花點時間到各區散步閒逛,從另一角度體會這都市另一面貌,也許讓我們可以重新發現久違了的生活樂趣。
 

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

愛在136.1

書名:愛在136.1
作者:素黑
出版:知出版
年份:2013
 
愛上不應該愛的,或忽略了應該所愛的,小則破財,大則隨時可以是一場生活災難。當然甚麼是應該,甚麼是不應該,可以隨心所欲。但如果愛不能令人成長,相反是一種困局的感覺,這一種愛可能只是一種恨的倒影,又或者是表達了對自己不滿的潛意識。一切的愛其實都應該由愛惜自己開始,缺乏自愛的人,很難想像他能夠真正地愛身邊的人,積極地愛他的工作、生活。素黑這本《愛在136.1Hz》主題就是關於愛的最基本原則──「自愛」。
 
對只喜歡穿著黑色衣服的素黑,感覺是帶點玄妙的神秘,這本《愛在136.1》其中「136.1」的意思,據作者所說是一種存在於宇宙間的「振頻」(Vibrational Frequency)現象。
 
根據瑞士數學及音樂家漢斯古斯圖(Hans Cousto)於1978年發明的「宇宙八度音」(Cosmic Octave)算法,即是將行星環繞太陽公轉的周期(Planetary Cycles)頻率轉換成音頻而計算的公式結果,發現136.1Hz(赫茲)是存在於宇宙間的一種奧秘。是保持地球和宇宙穩定共存與和諧的不變定律,而136.1Hz也是人體內「心脈輪」(Chakra)對外界能夠作出最健康反應的頻率,可以令人感覺舒暢及進入心理平衡狀態,就是日常所說的心情愉快、感覺良好,提供了維繫人際關係的最佳條件。所以作者把136.1Hz稱為「愛的振頻」,也理解為宇宙間一切和諧關係的基礎。
 
以公式單位計算愛的感覺是否過於玄妙實在見仁見智,但以追求天地與內心和諧共存的前設,從自愛開始而進入天地間之內心世界,能釋放出愛的正能量讓自己健康成長,這種陳述也頗有心思。
 
關於調節內心世界的136.1Hz,作者建議可以由重組生活開始,為自愛的良好感覺作準備,其中包括自我管理的三大範圍:
 
(一)管理作息──從認真處理生活起居習慣開始,享受箇中樂趣。
 
(二)管理能量──從關注健康開始,避免虛耗身體能量,損害機能。
 
(三)管理情緒──從正面處理過去記憶,是心理健康的基礎。
 
如果有興趣嘗試以上建議,應該可以是不錯的自愛體驗。
 
在古希臘語的世界,愛以不同詞彙表達對不同情況/對象的各種感覺,例如:希臘神話中純潔的愛「ἀγάπη / agapē」;柏拉圖淨化了的愛「ἔρως / eros」;亞里士多德理解為冷靜的愛「φιλία / philia」;以及親情關懷的愛「στοργή / storge」等等,西方傳統對愛的理解可以是十分精緻。
 
可能中國人性格較為含蓄內斂,加上儒家傳統的「五倫」思想,以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,等等關係而定義的感情世界,令我們對愛的理解有時甚至可以是不甚了了,而出現不少「錯愛」情況。
 
活在日漸冷漠的社會,我們對愛的感覺卻又如此渴求,應該是時候停止跟自己過不去的習慣,反思從愛惜自己開始,以正念建構生活頻譜,讓自己活在和諧的世界。
 
愛其實可以很簡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