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

足足五萬年

書名:足足五萬年
作者:項明生
出版:皇冠出版社
年份:2013年

在所謂文明的環境長大,我們對文明的了解有多少?關於人類文明的起源,是否仍然停留在梁啟超於上世紀所寫《二十世紀太平洋歌》的概念?「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:中國、印度、埃及、小亞細亞是也。」根據現代考古學發現,其實早於公元前二千年已經存在的文明古國,最少超過二十個。「西方歷史觀,從來沒有『四大文明』的概念。希臘克里特島的米諾斯迷宮,實實在在地存在了四千多年,修建時間比中國第一個王朝秦朝及兵馬俑還早了二千年。」

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已經耳熟能詳,但在所謂文明的象牙塔內成長,能夠離開舒適地帶坐言起行又有幾人,本書是作者第一本著作《足足五千年》的增訂版。「四年過去了,我的地圖又多了二十多個國家。內容方面,我將五千年的『人類文明史』放眼至五萬年的『人類文化史』,為揭穿『四大文明』的謬論,我追加了歷史更悠久的愛琴海文明,還有新世界墨西哥灣的第一個文明──奧美克文明。那裡,有一群亞細亞的孤兒。在一個廣闊大洲上,孤寂了整整八萬年。」

本書並非一般吃喝玩樂「小確幸」風格的旅遊書,作者前後花了六年時間,走遍五大洲,探索二十多個國家的史前文明、歷史、文化、建築、宗教,以時間為線條勾劃出新舊世界的輪廓。從各種考古發現開始追溯人類史前時代、宗教誕生、中世紀啟蒙,以致航海發現等各種經歷,對產生現代人類文明有怎樣的影響。

「第一位統一了中國的秦始皇,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完成大業,即是埃及第一王朝之後的二千八百年。始皇登基,開始了中國漫漫二千年封建王朝的歷史,但同時在地球另一端的埃及,已經是盛極而衰的第三十王朝,已經經歷了漫長的二千八百年。」今日置身西安秦俑感覺千年如一日。作者穿梭時空與地域的寫作風格與編排,可以令讀者對文明的理解有所反思我們從何而來。






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,對不同文化感興趣,可以擴闊及豐富自己的思想空間,也就是閱讀遊記吸引之處,而作者的人生經驗,就決定了一本書的質素。八十年代本書作者十六歲從國內持單程證到香港與家人團聚,在半工讀情況下完成學業。近年正職是跨國電子品牌的董事,副業是探索世界的旅遊作家,他在媒體上積極分享各種旅遊經驗,流露對生命的熱忱,其實對讀者也有一定啟發。

當社會上怪獸家長習慣以各種溺愛栽培港孩,長大成為港女宅男,以自我中心坐井觀天之際,閱讀項明生《足足五萬年》的感覺可能不只是閱讀一本遊記,而是在閱讀一位作者對生命充滿熱誠的探索歷程。

人生在世雖然不能夠控制生命的長度,但總應該可以掌握生命的闊度。與其畫地為牢固步自封,以佔領寸土之地撒野為樂,何不拉闊視野以豁達心情面對人生,應該更有意思。

於2009年出版的《足足五千年》曾經為非牟利團體「小母牛」籌得五十萬元善款。今次作者亦會將《足足五萬年》的全部版稅收益捐獻給「小母牛」以支持國內慈善工作。

廣闊胸襟應該就是人生眼界的正念吧。

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

開工正能量

書名:開工正能量
作者:楊大偉
出版:皇冠出版社
年份:2013年

閱讀勵志書籍,或者會有「是否有用?」疑問。可能這類書都帶有「說教」感覺,以閱讀工具書的心態看待,其實也無可厚非,但平心而論,這類書是否有用其實也見仁見智,說來有點玄,但可能也是要看讀者的一場造化。

返工有沒有試過好像進入了另一個「大氣層」的感覺?一個充滿了受氣、激氣、怨氣、嘆氣、鬥氣,甚至無咁好氣的「大氣層」。


能夠把佛學帶入生活場景,而且更是講解如何面對充滿利益衝突殘酷現實的職場,處理近乎失常的場面,把二千五百年前的哲理引入現代社會解決問題,如果以玩弄文字遊戲講到讀者不明不白,然後扮智者的寫作技巧說大道理應該不難。但能夠講到簡單易明,深入淺出而且兼具生活實際應用才是高手。楊大偉的《開工正能量》就是這樣的非一般著作。

楊大偉是提倡綠色生活及素食文化的社會企業「Green Monday」創辦人之一,也是報章雜誌的專欄作者,以佛學潮人的形象配合輕鬆手法弘揚快樂觀念,分享各種正能量的生活智慧。就算沒有宗教信仰,他的多角度另類思考方式,對改善生活態度、質素,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如果他的《棟篤禪》是生活小品,這本《開工正能量》則可說是現代香港社會職場上的實用工具書,甚至是一本求生手冊。

作者以一個「普遍現象」開始本書的第一篇文章〈『我』愈大,人際關係愈壞〉,分享「要自在,首先要減少自我存在」的故事。

「大家有沒有發現,我們這個城市,好像充斥著愈來愈多無品的『臭四』?

現今世界,太多『臭四』靠聲大夾惡去達到目的,凡事要全世界按他們的想法和期望運作。按這幫『臭四』的『幫規』,朋友必須準時,但自己無需守時;客人應該無投訴,輸錢應該唔計數;買馬應該必贏,炒股應該長升;自己做錯情有可原,人家做錯死有餘辜;同事應該盡力,自己可以留力;神明應該眷顧,衰神應該過戶。但凡事情不合主觀的意願,便吵吵鬧鬧,久而久之,裡外都變成一個無品的人。

能稱得上無品『臭四』,自然是神憎鬼厭,人人得而誅之,但他們不明白,逼死他人最終也會逼死自己。脾氣大的『臭四』動輒便惡形惡相待人,工作氣氛一定相當繃緊,同事一有機會便想『劈炮唔撈』,未能脫離魔掌的亦只會少做少錯,不做不錯。『臭四』的另一特色當然是氣焰囂張,得罪人多稱呼人少,因此結冤至滿街仇口應該是家常便飯。久而久之,『臭四』內外受敵,眾叛親離,如此境況,試問又怎會好過?」

作者所講情況是否似曾相識?大部份人對付「臭四」不外乎「以毒攻毒」,方法可能是軟皮蛇卸膊、返工揸流灘、放工放蕉皮、得閒打毒針、埋堆篤背脊……。但其實不知不覺間,「臭四」病毒已經在工作間散播傳染。另一方面,老闆真係多得佢唔小,小佢唔嫌多。當這類「臭四」在崗位失去利用價值的時候,大多化身過街老鼠以悲慘結局收場。雙輸局面是否一定無可奈何地發生?其實這類情況的確可以避免。

作者楊大偉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,積累多年成功與失敗的企業管理經驗,近年曾獲得香港管理專業協會「2013傑出市場策畫」銅獎、《東周刊》「2013傑出企業策畫」大獎等等。職場上多年實戰經驗,令作者文章並非「講就天下無敵,做就無能為力」那種水平。作者在《開工正能量》介紹如何以佛學解構各種職場上的失常現象,提防自己不要成為『臭四』之餘,也懂得如何抵抗『臭四』感染,具有十分實用的參考價值。

本書內容分四章,以佛學的「苦」、「集」、「滅」、「道」為每章主題,以多篇文章對應職場上不同情況的應對方法。每篇文章結束都有一段「棟篤禪語」作內容亮點,書未結語的棟篤禪語寫道:「所謂『人成即佛成』,所有眾生皆能達到佛陀覺悟的極樂境界,學佛,其實就是學做人而已。眾生的痛苦皆由貪、嗔、癡而起,減少不必要的欲望和自擾,培養慈悲、大愛和覺性,無時無刻感恩生活中的一切,那就是『禪』,最真善的快樂」。

生活其實可以充滿正能量,也許是我們想太多了。

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

好公民:打造覺悟的社會

書名:好公民:打造覺悟的社會
作者:一行禪師
出版:立緒文化事業
年份:2014年

一花一世界,萬物靜觀皆自得。禪修只可意會難以言喻。禪意可以是山川流水,微風細雨,黑夜中寂靜迴響,也可以是在日光之下,面對內心黑暗,但繼續夢想光明。禪意難言,但總離不開寧謐處,一字記之曰「靜」。

忙碌生活令喧鬧成為常態,繽紛已是尋常,感覺變得麻木,一切事物可以變得很便宜:廉價的工作,廉價的關係,廉價的生活,廉價的批評……,唯有「安靜」變得越來越有價值,安靜可以讓人頓悟禪意,找尋生活價值。


本書講的是非一般佛學,而是一位僧侶的入世經歷。在越南出生的一行禪師,十六歲在順化市慈孝寺出家。經歷五、六十年代越戰的亂世,一行禪師親身感受到生死並非只是宗教觀念,苦難更不只是經卷上的道理,人生中的「苦」是實實在在存在於我們生活。解決問題首先要面對問題,避世不是方法,所以在越戰期間,一行禪師開始提出了「入世佛教」(Engaged Buddhism)和「應用佛教」(Applied Buddhism)觀念,是希望說明「正念」的人生觀。

越戰期間一行禪師在越南西貢組織了「青年社會服務學院」,與年青人組織建立醫療中心,協助安置因為越戰而無家可歸的人,提供身體及心靈治療,投入社會運動,以佛學關懷社會,並宣揚反戰運動。1967年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,以禪宗僧侶的身份述說和平主義。

越戰期間一行禪師積極呼籲美軍撒出越南,結果於1966年被越南政府放逐流亡海外,其後於1982年在法國南部建立「梅村」禪修道場(Plum Village)宣揚和平理念。時至今日「梅村」已經成為不分宗教、種族、階級、政治立場的共融地方,也是一處學習溝通的地方。梅村曾經為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舉辦禪修營,經過一段時間相處,學習如何放下彼此的仇恨與憤怒,最後雙方都以了解、包容與接納的態度離開梅村回到自己的地方,繼續宣揚和平友愛理念。

天主教神學家孔漢思(Hans Kung)曾言:「不同宗教信仰未能和平相處之前,世界和平是不可能的。」聽說宗教都是導人向善,但古往今來有不少戰爭都是因宗教而起,以生靈塗炭告終。其實道德只宜律己,不宜律人,若各人都以佔領道德高地自居,結果只會令自己身處一個「道德人,不道德社會」境況,各種社會矛盾由此而起。

大約在十七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書評〈當佛陀與基督相遇〉刊登於1997年的《讀書人》月刊(九月號),說的就是一行禪師當年著作《生生基督世世佛》(Living Buddha, Living Christ),印象最深就是一行禪師化解對立的能力,以求同存異的精神追求普世價值,為各種外延批判與排斥寫下句號,是值得我們今日一再思考。

一行禪師的著作當然會用上一些宗教用語,例如「四聖諦」與「八正道」等等標題,以解說內心與世界的張力,但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,他的文章從來都深入淺出讀得輕鬆,令人有開闊眼界的感覺。

近年社會無論是階層、族群、政治,甚至是人與人之間,都若隱若現充斥著各種對立、疏離、分化,甚至排斥。如果想匡亂反正,重新整理思路,或者應該是時候靜下來始於寧謐處,想想禪修道理。面對現實世界,應該是從處理自己的內心世界開始。

本書的英文版書名《Good Citizens: Creating Enlightened Society》。如果自以為是的文明,令我們變得憤世嫉俗,只懂冷嘲熱諷,可能這就是對文明的一大諷刺。